栗尾侏秧鸡

Striped Flufftail Sarothrura affinis

栗尾侏秧鸡(英文名:Striped Flufftail,学名:Sarothrura affinis),是鹤形目侏秧鸡科侏秧鸡属的鸟类。小型的侏秧鸡科鸟类,身长14至15厘米。雄鸟体重约25至30克,雌鸟的体重信息未知。本物种与马岛侏秧鸡亲缘关系密切,分布于东南非洲的Afromontane区域,存在两个亚种。S. a. affinis分布在南非东部和斯威士兰;S. a. antonii,以德国鸟类学家Anton Reichenow命名,见于津巴布韦东部、莫桑比克、马拉维、坦桑尼亚南部、肯尼亚以及南苏丹南部。

外形特征:雄性栗尾侏秧鸡拥有栗色头部、白色喉咙和黑色身体,体羽上带有厚重的白色条纹,呈黄色调。雌鸟呈棕色,下方有淡色横斑和点状花纹。S. a. antonii亚种的雄鸟胸部延伸至栗色,体型较大。本物种具有短而蓬松的尾巴,上体有密集的白色条纹,下体色调较淡。

鸣叫特征:栗尾侏秧鸡的叫声是一系列悠长、上升、空洞的呼啸声。

生活习性:栗尾侏秧鸡主要栖息于干燥的山地草原、有时在芦苇、荆棘或金合欢树附近,或靠近森林边缘。它们也出现在农作物地带,如苜蓿和小米田。在南非,它们能在海平面高度的Psoralea-Osmitopsis fynbos中找到。它们通常靠近小溪和草地中的沼泽地,但在大湿地区域与红胸侏秧鸡共存的证据不足,仅在严重干旱条件下观察到。它们需要茂密的覆盖物和开阔地面觅食。

生长繁殖:栗尾侏秧鸡通常在雨季繁殖。它们是单配偶制,全年持有领地,拥有较小的繁殖领地和较大的家园范围。巢穴是用干草或根须制成的碗状结构,建在草丛中,宽约9厘米,深2.5厘米,草可能被编织成巢顶的遮盖物。一般产四枚白色或近白色的蛋,偶尔五枚,孵化期约为15天,由双亲轮流孵育,可能白天由雄鸟、夜晚由雌鸟负责。雏鸟出生时全身覆盖黑色绒毛,具有裸露的黑色部位,雏鸟早熟,出巢后不久即可离开巢穴。

区别辨识:雄性栗尾侏秧鸡与同域的其他侏秧鸡种类相比,胸腹部栗色较少,雌鸟则颜色较浅,下体图案更明显。S. a. antonii亚种的雄鸟头部栗色延伸至胸部,体型大于指名亚种。在羽毛、行为、分布和叫声上,本物种与其他侏秧鸡有明显的区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本物种分布于东非和南非的Afromontane区域,具体包括南非东部、斯威士兰、津巴布韦东部、莫桑比克、马拉维、坦桑尼亚南部、肯尼亚和南苏丹南部。

其他:在南非,栗尾侏秧鸡的数量估计约为1730只。其栖息地——指名亚种的草原,已经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现在严重受限。在受保护或管理良好的草地和fynbos地点,本物种仍然局部常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栗尾侏秧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栗尾侏秧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